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电镀液表面张力、接触角、流速以及压强等因素对硅通孔浸润过程的影响(一)
来源:《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浏览 26 次 发布时间:2025-11-25
摘要:使用Fluent流场仿真软件模拟了电镀液对硅通孔(TSV)的浸润过程,讨论了TSV深宽比、电镀液流速、电镀液表面张力、接触角以及压强等因素对TSV浸润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寻找出能在电镀之前使电镀液完全浸润TSV所有表面的预润湿处理方法,以防止因润湿不彻底在TSV底部形成气泡而导致的有空洞电镀填充。通过仿真发现,电镀液表面张力越小,电镀液与待电镀样片表面的接触角越小,浸润过程中电镀液的流速越慢,浸润所处环境的压强越低,则越有利于电镀液对TSV的浸润;且流速为0.002 m/s时即可对深宽比低于或等于130μm:30μm的TSV实现完全浸润;浸润环境压强低于3000 Pa时即可在流速为0.05 m/s时对深宽比为150μm:50μm的TSV基本实现完全浸润。当TSV结构的深宽比大于2的时候,没有经过预润湿而直接放入电镀液的TSV结构很难实现无空洞电镀填充。
相比于传统的片上系统(SoC)和系统级封装(SiP)方法,在器件性能、互连密度、异质集成化以及制造成本方面,三维叠层封装(3D-IC)有很多的潜在优势。其中,实现了芯片与芯片之间最短互连的铜填充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技术是三维硅基封装工艺的核心。为了能够得到更高密度更好功能的封装,对小直径高深宽比TSV的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TSV填充这一领域,电镀铜填充TSV易于操作并且成本较低。使用这种方法实现高质量TSV填充的标志是无空洞填充、最小的表面铜覆盖沉积量和相对较短的电镀时间。其中,完成TSV无空洞快速填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电镀之前,实现电镀液对TSV整个表面的充分润湿。目前,对于电镀填充TS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镀过程中的优化,如添加剂的使用、电流密度的控制等,有关TSV浸润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而TSV的充分润湿是实现高质量TSV填充的前提,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仿真电镀液对TSV的润湿过程,寻找有效的方法使电镀液能够浸润TSV所有表面,尤其是高深宽比TSV的底部表面,确保实现无空洞电镀填充。影响浸润程度的因素主要有:电镀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浸润过程中电镀液的流速,浸润TSV所处环境的压强,TSV的深宽比,及TSV的形状等。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前四个因素,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探讨一种可实现并易于操作的浸润方法。
1 Fluent软件的建模
按照实际电镀液及样片的情况,在流体仿真软件中进行建模。主要分为2个部分:前处理软件Gambit中对平面模型的建立,Fluent中对流场进行具体解算。本文截取TSV轴对称结构的中心轴截面,建立二维分析模型,直接反应实际TSV的浸润过程。同时,基于对比实验考虑,忽略电镀液组分与被浸润表面化学反应造成的界面影响,并直接采用与电镀液物理性质基本相同的水作为液相组分。气相组分中采用理想不可压气体假设模拟正常大气压下的操作环境。建立的Fluent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较小的矩形块代表TSV,4~8代表被润湿表面。初始情况下,所有被模拟区域为气相区域,之后液相从边界3以特定流速进入(除流速讨论单元,其余均设置为0.05 m/s),逐步润湿全部或局部表面,直至从边界1流出。具体设置为边界1为压力出口,2为对称边界,3为速度人口,4、5、6、7、8均为壁面边界条件。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均采用实际测量值0.06 N/m,64°;重力加速度为9.81 m/s²,方向为竖直向下。
图1说明:1为压力出口边界,2为对称边界,3为速度人口,4~8均为壁面边界条件。
2 TSV深宽比的影响
深宽比为150μm:75μm和150μm:50μm的TSV浸润仿真结果分别如图2的(a)(b)所示,前者可以完全浸润,后者在TSV底部形成气泡。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不进行充分润湿,深宽比大于2:1的TSV就会因不能完整浸润而在靠近TSV底部的位置形成部分表面紧贴TSV侧壁的大气泡,且该气泡在之后的电镀过程中难以排出,导致电镀液无法接触到TSV底部附近的位置,进而形成较大空洞。
按照同样设置仿真了深宽比为130μm:30μm和120μm:20μm的情况,结果均为不可完全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