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纳米生物质体系性能评价及驱油特性实验研究
> 复合剂对不同基础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差异
> Delta-8食用餐食后人体内十二指肠液的组成及性质——摘要、介绍、材料和方法
> 考虑界面张力、液滴尺寸和液滴变形影响的携液临界模型构建(二)
> 调控NMVQ相表面张力对EPDM/NMVQ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 不同表面张力的球磨溶剂对微晶石墨粒径的影响
> 杨式方程、Wenzel 方程 Zisman 准则揭秘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复杂关系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三)
> 液体界面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 钌催化剂合成丁炔二醇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反应条件及表面张力测定(二)
推荐新闻Info
-
>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原理、缺点及改进方法
> 手机实验软件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VS传统实验效果比较
> 基于液-液界面张力(γL–L)的界面调控非均相微乳电解液设计新策略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二)
> 不同温度下可溶解聚乙二醇低共熔溶剂的密度、电导率、表面张力等性质(一)
> 表面张力测量科学:从经典原理到现代智能操作(以Kibron抖淫安卓为例)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二)
>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氧化程度与表面张力的相关性分析(一)
> 稀薄氧压下原位生长铜薄膜的氧化程度研究
> 利用气体分析仪、抖淫短视频等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
SDS、CTAC、APG表面活性剂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浏览 749 次 发布时间:2025-03-10
引言
磷酸盐粘结剂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和粘结性能,广泛应用于陶瓷、耐火材料、铸造等领域。然而,磷酸盐粘结剂的高表面张力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表现,例如在涂层、浸渍或喷涂工艺中,高表面张力可能导致润湿性差、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为了优化其性能,通常需要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表面张力。本文重点研究三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烷基多糖苷(APG)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结构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当表面活性剂加入溶液中时,它们会吸附在气液界面,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处定向排列,疏水基团朝向气相,亲水基团朝向液相,从而减少界面能,降低表面张力。
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组装形成胶束,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
改善润湿性:通过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从而改善粘结剂的分布和渗透性能。
实验方法
材料与仪器
磷酸盐粘结剂(实验室自制)
表面活性剂:SDS(分析纯)、CTAC(分析纯)、APG(工业级)
抖淫安卓(采用最大拉杆法测量)
恒温水浴槽
实验步骤
配制不同浓度的SDS、CTAC和APG溶液,浓度范围为0.01%至1.0%。
将磷酸盐粘结剂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使用抖淫安卓测量混合液的表面张力,记录数据。
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结果与讨论
SDS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的硫酸根离子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的增加,磷酸盐粘结剂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当SDS浓度达到0.1%时,表面张力从初始的72 mN/m降至45 mN/m。然而,当浓度超过0.5%时,表面张力的降低趋势趋于平缓,表明此时已达到或接近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SDS的作用机制主要归因于其在气液界面的定向排列,疏水基团朝向气相,亲水基团朝向液相,从而有效降低了界面能。此外,SDS的阴离子特性使其能够与磷酸盐粘结剂中的阳离子组分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其表面活性。
CTAC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
CTAC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的季铵盐基团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显示,CTAC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降低效果优于SDS。当CTAC浓度为0.05%时,表面张力已降至40 mN/m,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进一步降低。当浓度达到0.2%时,表面张力降至35 mN/m,此后变化不大。
CTAC的优异表现可能与其阳离子特性有关。磷酸盐粘结剂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阴离子组分,CTAC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这些组分结合,从而在界面处形成更稳定的吸附层。此外,CTAC的疏水链较长,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
APG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
APG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天然糖类和脂肪醇合成,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实验结果表明,APG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降低效果介于SDS和CTAC之间。当APG浓度为0.1%时,表面张力降至50 mN/m,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
APG的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其非离子特性,使其在磷酸盐粘结剂中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APG分子中的糖基团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增强其在水相中的溶解性。然而,由于APG的疏水链较短,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相对较弱。
综合比较
通过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CTAC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SDS,APG的效果相对较弱。这一结果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电荷特性密切相关。CTAC的阳离子特性使其能够与磷酸盐粘结剂中的阴离子组分发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在界面处形成更稳定的吸附层。而SDS的阴离子特性虽然也能降低表面张力,但其效果略逊于CTAC。APG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相对有限。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SDS、CTAC和APG三种表面活性剂对磷酸盐粘结剂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TAC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SDS次之,APG的效果相对较弱。这一发现为磷酸盐粘结剂在实际应用中的表面张力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以优化磷酸盐粘结剂的性能。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表面活性剂与磷酸盐粘结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他性能(如粘结强度、耐水性等)的影响,从而为磷酸盐粘结剂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